你的位置:江苏快三快三精准计划 > 新闻动态 > 宋拓怀素草书《千字文》(二):一张宋代拓本为何让世人追了千年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3:24 点击次数:88
2025-08-30 13:34·侠肝义胆作品声明:个人观点、仅供参考深夜的故宫文物库房里,有一张纸墨历经近千年仍泛着温润光泽的拓本——它曾让乾隆皇帝放下御笔,深夜秉烛题跋三次;曾在民国乱世中从王府流落民间,藏家为护它不惜颠沛流离;如今哪怕是书法专家,想近距离观摩也需提前三个月申请——它就是宋拓怀素草书《千字文》(二),一张被称作“草书活化石”的国宝级拓本。
图片
提起怀素,世人最先想到的总是他“狂僧”的模样:唐代永州零陵的寺庙里,年轻的怀素因买不起纸,就种了万株芭蕉,以蕉叶为纸、蕉汁为墨,日复一日在叶上练字,直到叶片被写满、枯黄,再换一片新的;酒酣之时,他更是能提着酒壶在粉墙上挥毫,墨汁顺着墙面流淌,笔下的字却如“骤雨旋风,飞动圆转”,见过的人都说“怀素写字,是让笔跟着心在跑”。而他晚年写就的《千字文》,更是将草书的“狂”与“精”揉到了极致——全文千字无一字雷同,每一笔都像奔涌的江河,却又在最险绝处收住力道,恰如“惊蛇入草,飞鸟出林”。
图片
可遗憾的是,怀素亲笔书写的《千字文》原迹,早在唐末五代的战乱中就已失传。如今我们能见到的“最接近怀素真迹”的版本,便是宋代工匠拓印的宋拓本。为什么“宋拓”二字如此金贵?要知道,宋代是中国拓印技术的巅峰期,工匠们用的是“蝉翼纸”,薄如蝉翼却韧如丝绸,拓印时用的墨是“松烟墨”,需用陈年松枝烧烟、加胶加麝香调制,拓出来的字迹不仅能还原原作的笔锋粗细,连怀素运笔时“笔锋飞白”的细微痕迹都清晰可见。更难得的是,宋拓怀素《千字文》存世仅3本,(二)本又是保存最完整的一本,连卷首“怀素书”三个字的印章都完好无损,这样的稀缺性,让它从明代起就被称作“一字值千金”。
图片
若你能凑近看这张拓本,定会被它的细节震撼。开篇“天地玄黄”四个字,“天”字起笔如惊雷,笔尖重重落下又迅速提起,墨色从浓到淡的渐变,像极了乌云散去时的天光;“地”字的竖弯钩则如深谷流泉,笔锋在转弯处轻轻一顿,随即顺势而下,带出的“飞白”痕迹,仿佛能看到怀素手腕转动时的力道。再看“宇宙洪荒”,“宇”字的宝盖头如飞鸟展翅,下面的“于”字却如游龙摆尾,一笔连贯到底,没有丝毫滞涩;“洪”字的三点水,不是简单的三点,而是如暴雨斜落,每一点都带着方向感,仿佛能听到墨汁落在纸上的“嗒嗒”声。懂书法的人说,看这拓本就像看怀素“现场写字”——他运笔的快慢、用力的轻重、甚至呼吸的节奏,都藏在这黑白墨迹里。
图片
这张拓本的“传奇”,还不止于书法本身。它的流传史,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物保护史:南宋时它藏在皇家内府,理宗皇帝在卷尾盖了“缉熙殿宝”的印章;元代时流入大书法家赵孟頫手中,赵孟頫为它写了180字的题跋,说“此拓比我见过的所有怀素作品都更得'狂草真意’”;明代时它被收藏家项元汴买下,项家为护它,专门打造了楠木盒子,盒子里垫着丝绸,还放了防虫的芸香;民国时期,时局动荡,藏家将它裹在棉袄里,从北平带到上海,再从上海带到香港,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才通过捐赠回到故宫。如今它被存放在恒温恒湿的文物库房里,温度控制在20℃,湿度控制在55%,每年只在“书法特展”时展出15天,每次展出都要配备24小时的安保和专业的文物修复师值守。
图片
有人问,一张千年前的拓本,为什么到今天还值得我们珍视?答案藏在年轻人的“国潮”设计里——去年某服装品牌用这拓本里的“龙”“凤”二字做图案,推出的卫衣一上线就卖断货;藏在综艺《国家宝藏》的舞台上,演员扮演的怀素“重现”蕉叶练字的场景,让无数孩子爱上了草书;更藏在书法课堂里,老师拿着拓本的复制品,告诉学生“这就是中国草书的'天花板’,它教会我们:'狂’不是没规矩,而是把规矩融在骨子里,再用最自由的方式表达出来”。
图片
当我们今天再看这张宋拓怀素草书《千字文》(二),看到的不只是一张纸、一些字,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——怀素在千年前用酒气和墨色写下对“自由”的理解,宋代工匠用拓印技术留住这份“自由”,无数藏家用生命守护这份“自由”,而我们,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份“自由”。这或许就是国宝的意义:它从不只是博物馆里的“老古董”,而是能让每个时代的人,都从中看到自己的文化根脉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天庭窄小的面相及改善方法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江苏快三快三精准计划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